凈水器的原理
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些關于水污染的公共事件被曝光,我們越來越關注飲水安全問題。據昆山裝修行家九工裝飾介紹,水質處理主要有四種方法,一是以活性炭為主的介質過濾法(如活性炭/PP棉過濾器),二是以微濾、超濾、納濾、反滲透為主的膜分離法,三是以除菌為主的物化消毒法(如紫外線消毒),四是以軟化、電解為主的水質調節法。具體使用哪些方法要看使用條件。比如凈水壺,由于體積較小,不方便使用紫外線、電解等方法,也無法產生足夠的壓力進行膜分離法過濾,所以多采用介質過濾法。
據了解,目前廚下式凈水器一般會把介質過濾法和膜分離法相結合,做成濾芯的形式。所以說評價一款凈水器的好壞,主要看濾芯的好壞。而凈水器之間的價格差別,也主要來自于濾芯。濾芯用料越足,過濾層數越多,凈化效果就越好。
多數情況下,自來水進入凈水器后,會先通過濾芯中的介質過濾模塊,在這一階段,水中大部分懸浮物、致臭物以及較大分子的有機物被活性炭等介質吸附。但有研究表明,活性炭只對分子量在500-3000的有機物才有十分明顯的去除效果,而在此范圍之外幾乎沒有作用。因此這一階段的水可能還會有細菌、病毒以及重金屬等物質的殘留。這時候就輪到膜分離法出場了。
我們都知道,充滿氣的氣球即使沒有漏氣,也會慢慢變小,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,加上氣球的彈性本來就會對內部的空氣產生一定的壓力,加速了內部空氣的逸出。膜分離法也可以這么理解,用于凈水的膜膜孔都非常小,在壓力的作用下溶劑(水)和定量的溶質(水中雜質)可以通過膜,其余物質則被截留在另一側。